热线电话: 16638617826 在线咨询

写作辅导 当前位置: 首页 ››  写作辅导 ››  课堂作文 ››  四年级

四年级下册课堂作文—习作四

发布时间:2019-02-15 17:24:50    浏览次数:1523次

景文周

今日习作

看图作文

习作要求

下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,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,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。仔细观察照片,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?他的父母在哪里?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?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?联系照片的人和景,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。内容要具体,语句要通顺,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。

指点迷津

这是一次标准的看图习作,除看图作文外,再没有其它的内容可写。因此,观察好图片内容,展开想象就成了本次习作的关键。图片内容很简单:荒芜的上海火车南站站台,垃圾成堆,一片废墟。钢铁架支撑的天桥仿佛塌了下来。站台下坐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,张着嘴巴在哇哇大哭。很显然,这是一篇单幅图记叙文。图中的小男孩也是习作的唯一人物。因此,习作就应该围绕着小男孩展开。为了写作方便起见,还可以给男孩起个名字。而重点要联想的是事件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起因有文字说明,就是“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南站”。经过是什么样子?日本鬼子为什么要轰炸火车站?小男孩为什么来到了这里?他的家庭情况怎样?其他的人去了哪里?他坐在那里等什么人呢?小男孩坐了多长时间?他今后的命运又该如何?等等,是要想象的重点,也是事件发生的经过和结果。当然还可以想象周围的环境,当日的天气,以及后来发生的情况等。只要围绕小男孩去写,肯定跑不了题。前提是在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的背景下。离开背景随意想象,就不属于本次习作的范畴了。这一点一定要记牢。 

标题导引

这次习作标题比较单一,只要围绕图片命题肯定错不了。比如,《火车站的小男孩》《废墟旁的小男孩》《一张旧照片》《不可推卸的责任》《上海火车站大屠杀》《火车站的毁灭》《小男孩的命运》《小男孩的哭号》《废墟,废墟》《可怜的小男孩》《罪恶》等等。

写作讲座

看图作文的方法技巧

看图作文的方法技巧,离不开看图作文的特点,也就是先看图再作文。也离不开一般作文的方法技巧,譬如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、审题、立意、选材、修改等。实际上,看图作文就是将一般作文的方法技巧运用在看图作文上。因此,写好看图作文,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原先学过的各类写作方法,比如怎么观察、如何想象、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法等。以下从记叙、写景两方面对看图作文的写法略作探讨。

一、看图记叙文的写法

看图记叙文,指的是图画内容为表现事件的单幅图或多幅图习作。譬如上册课本中的《胜似亲人》和本组课文中的“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”的照片,就是记叙性的看图作文。看图作文又分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。

看单幅图作文,难度比较大,一般在中高年级进行。因为单幅图只能展示全部过程的有关侧面,其它与画面有关的内容都要靠作者去联想、构思、组织、安排。譬如本次习作,教材只给了我们一张旧照片,照片上是1937年8月28日,日本侵略者轰炸后的上海火车南站的情景:满目疮痍的一地废墟,还有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“哇哇”大哭。那么,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轰炸上海火车南站?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要哭?他的爸爸妈妈去了哪里?他今后的命运又该如何?我们必须从画面出发,通过想象描绘出当时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。例如《废墟旁的小男孩》一文,小作者围绕照片内容,依次想象了小刚一家去火车站准备逃离上海,而遭到日本侵略者轰炸的情景,更想象了小刚的父母为救自己的孩子双双扑在小刚身上的壮举,还想到了记者将小男孩抱起来的细节。凭借丰富的想象,使画面内容更加充实,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

顺便要说的是,为了写作时叙述的方便,如果图片上有好几个人物,我们应该给主要人物起个名字。叙述时,一般可用第三人称。有些图意如果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,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,关键要看具体的画面内容和情节安排。要学会灵活运用。

接着说多幅图记叙文的写法。多幅图的特点,具有连续性,前后图画之间有紧密的联系。多幅图的画面往往展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和过程,大体上已经将主要内容告诉了我们。因此,在一定程度上比看单幅图作文要容易一些。

看多幅图往往采用整分法,就是先整体,后部分,再回到整体。先将几幅图依次看一下,了解一下事件的梗概;再一幅一幅仔细看,看每一幅图上的人物,看情节怎样一步步发展的,哪几幅图是重点;最后,将几幅图连起来,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,大体上可以确定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,理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,从而确定习作的中心。需要注意的是:多幅图虽然在主要情节上提供得较为详细,但对一些细节,特别是人物的行动、语言、心理活动等仍然无法在画面上体现出来,因此,就需要我们在诸多细节上多展开联想,才能真正写好看图作文。

二、看图写景作文的写法

看图写景这类文章,是根据画面所展示的自然现象、自然景物,结合自己对这些现象或景物的了解、体验而写成的作文。观察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方位,确定一个观察点,或由近及远,或从上到下,或从中央到四周,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景物,才能看得有条有理,不遗漏,不重复。一般情况下,多采用以下三种写法:

1、从上到下(或从下到上)描写法。如果画面上所展示的景物比较单一,空间位置比较集中,上下距离比较明显,就适合运用从上到下描写法。比如《草原》一课的开头,作者采用的就是从上到下的描写方法。作者先写天空“是那么明朗”,而在天底下,是“一碧千里,而并不茫茫”。在写天底下时,先写小丘,再写平地,再写羊群。又如《雨》一课,写雨景时采用的也是从上到下描写法。先写空中:“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,迷蒙蒙一片”;次写屋顶:“瓦片上,溅起一朵朵水花,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”;再写房檐下:“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,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,渐渐地连成一条线”;最后写地面:“地上的水越来越多,汇成了一条条小溪”。从上到下写雨景,不仅层次清楚,而且具体形象。

2、由远到近(或由近到远)描写法。如果画面展现的景物比较开阔,远近延伸,大小、主次景物间有相当的距离,就适宜采用由远到近描写法。这种描写法要分清远景和近景,分清主次,处理好详略关系等。例如《鸟的天堂》一文,作者在观察大榕树时,采用的就是由远到近描写法。远望:“一簇簇绿叶伸到水面来。树叶绿得可爱。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,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。”近看:“是一棵大树,有数不清的枝丫,枝上又生根,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,伸进泥土里。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,从远处看,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。”从这里可以看出,从远到近,不但要注意顺序,而且远景因距离远,对景物总是看得不太清楚,写起来比较简略;近景总是看得仔细、清楚,因此写起来也就详细、具体。

3、延伸(从中央到四周)描写法。如果画面所展示的景物主要在中央位置,次要的在四周作陪衬,就适宜用延伸描写法。延伸描写法在看图时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观察中央位置的景物上,并对此景物展开想象,从各个角度去认识它,丰富它,以保证主景的具体化。对于四周的景物当然也要看仔细,要看清主景和四周景物的关系,写四周的景物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中央的景物。如果把中央主景比作红花,那么,四周的景物则是绿叶。这样有主有次,习作的重点才突出,写出的文章才生动、形象。

总之,看图作文是一项综合习作的过程,不仅考察你的观察、想象能力,还测试你的综合写作能力。因此,要想写好看图作文,除了写作时认真观察图上内容之外,平时还得多积累词汇和有关写作技巧等。只有这样,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,写出优秀的看图作文来。

范文例话

火车站的小男孩

赵家浩

1937年8月28日,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。

刚刚在一个小时前,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孩子,兴致勃勃来到了上海火车南站,他们准备坐火车回乡下的老家。可是,令他们没想到的是,兴奋化为了悲惨。一家人刚到火车站,正要准备进候车厅,就听见头顶“轰隆隆”的声响,随着爆炸声周围的房屋都倒了下去,有的还燃起了熊熊大火,人们哭叫着,奔跑着。原来是日本侵略者又来轰炸了。夫妇俩非常害怕,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要逃离,突然,一颗炮弹从天而降,正朝着他们的方向飞来。说时迟,那时快,父亲迅速将怀里的孩子抛了出去。就在这时,炮弹在他们身边炸响了,夫妻二人倒在车站前的血泊中……

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。候车厅被炸倒了,天桥被炸塌了,地上血流成河,周围一片狼藉。被甩出去老远的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,在炮弹炸后的余烟里,在满地的血迹和瓦砾中,踉踉跄跄地游走着。他想找到自己的父母,问问父亲为什么把他扔了出去?可是,小男孩找了半天,也没有找到他的爸爸妈妈。他怎能知道,他的爸爸妈妈已经被可恶的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了。小男孩找不到爸爸妈妈,只好在站台下坐了下来,望着眼前的一片狼藉,“哇哇”大哭……

一晃77年过去了,那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。他是被一个好心的路人捡回去的。直到上海被解放,继父才向他述说了那年火车站的不幸遭遇。此后,每当谈论起他童年时期的那件事,他都会咬牙切齿地说:“是日本鬼子造的孽呀!”

精彩点拨

“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”,“候车厅被炸倒了,天桥被炸塌了”,“周围一片狼藉”,小男孩坐在站台下面“哇哇”大哭。这是图片给我们的视觉。除外,小作者还想象到了飞机的轰炸,小男孩的幸存,以及长大后的情景。叙述详细,条理清晰,想象合理丰富,符合看图作文的基本要求。

废墟旁的小男孩

马艺林

掀开历史,翻动那破旧的书页,一幅旧照片映在我的眼前。那是怎样的一幅照片呀!它使我陷入了无限的回忆……

1937年8月28日,小刚和爸爸妈妈一起收拾好行李,准备去上海火车南站坐火车逃离。无数想避难的上海人纷纷来到了火车站。列车员让群众有秩序地排队上车。正在这时,空中传来了“轰隆隆”的声响。大家都好奇地往空中看去,原来是几架日本的战机。大家正犹豫着是走还是留下来的时候,空中的战机对着人群投下了炸弹。人们顿时乱作一团,四散逃离。那些来不及逃跑的群众,一个个被炸得血肉模糊,倒在被炸飞了的列车废墟里。小刚跟着爸爸妈妈逃出去了。然而,刚跑出几十步远,又几枚炸弹从天而降。爸爸妈妈双双扑在了小刚身上。小刚得救了,他的爸爸妈妈却被当场炸死了。

日本鬼子的战机飞走了,小刚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。他满身是血,脸上还划破了一层皮。小刚想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,可是望着那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大片尸体,两岁的小男孩只有哭泣。小刚“哇哇”地哭着,在被炸后的废墟里不停地走着。他不知道爸爸妈妈去了哪里,不知道他应该去什么地方。空旷的车站乱糟糟的,到处是尸体,到处是倒下的房屋的碎片。小男孩走累了,就坐在地上“呜呜”地哭叫。这时,一位来拍照的记者看见了小刚,把他从地上抱了起来,并拍下了这张照片。小刚今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呢?他会不会被记者收留?还是在此后的日子里被饿死?这些,只能留给读者思考了。

想到这里,我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。是啊,日本侵略者是多么的可恶!他们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!现在的安倍政府还想行使什么自卫权,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?

精彩点拨

这篇习作从看图作文的角度,依次想象了小刚一家去火车站准备逃离上海,而遭到日本侵略者轰炸的情景,更想象了小刚的父母为救自己的孩子双双扑在小刚身上的壮举。多么伟大的父爱、母爱啊!至于小刚今后的生存倒是留给了读者思考。结尾谈及自己的感受,尤其联系到日本安倍政府的倒行逆施,现实感强。

一张旧照片

景扬越

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,有一幅老照片,内容是这样的:

火车站的月台下,坐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。他衣衫褴褛,浑身落满了炮弹爆炸后白色的灰尘,仿佛坐在雪地里,无奈地向四周张望着,时而还发出“爸爸”“妈妈”的呼唤。不远处,被炸毁的天桥倾斜着,大片的木板、铁皮掉落下来,和被炸弹掀飞的房屋碎片叠摞在一起,堆满了站台下的火车轨道。依稀还可看见一只野狗,仿佛在寻找灾难后遗留下的可吃的美味。周围死一般的宁静,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,带着血腥,带着寒气……

这是1937年8月28日,日本侵略者的战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的场景,是被一名新闻记者拍摄下来的。在这场灾难中,数以千计的群众失去了生命,也有不计其数的人妻离子散,孤苦伶仃。

望着眼前的这幅画面,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,仿佛又听到了小男孩的哭声。

小男孩依旧坐在月台下。他的眼泪哭干了。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和所有亲人都去了哪里。他已经在废墟中寻找了两天,他实在没有力气再走路了。他只能这样坐着,坐着听野狗的狂叫,坐着看眼前的废墟。小男孩多想吃些东西呀!可是去哪里找吃的呢?他才两岁呀!他只能哭。哭声在空旷的火车站上空久久回荡着,撕心裂肺。那是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呢,还是在寻找他失去的亲人?也许,他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。小男孩怎么办?他会不会饿死呢?还是会被哪个好心人捡回去?

我实在想不下去了,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,我们只有好好学习,用知识和智慧去讨还日本侵略者的血债。

精彩点拨

习作先从正面描绘图画中的基本内容,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;接着想象小男孩寻找爸爸妈妈的情景,由此引出小作者的愤慨,要“用知识和智慧去讨还日本侵略者的血债”。用观看照片作为引线串起两段主要故事,观感结合,方法新颖,想象大胆合理,流畅、生动的语言更为习作增添了光彩。

不可推卸的责任

马玙璠

今天的语文课上,老师让我们看了一幅令人惊恐的图片,看后令我目瞪口呆。

那是在1937年的8月28日,上海火车南站,日军的战机在空中盘旋着。突然,侵略者投下了一枚枚炮弹。随着一声声巨响,上海火车南站被炸成了一片废墟。刚刚前一分钟,上海火车南站还是美轮美奂,人潮涌动;转眼的下一分钟,便是硝烟滚滚,一片狼藉。火车站倒下了,天桥炸塌了,象征着古色古香的上海城笼罩在一片迷雾中。

图中有一个绝望的小男孩。他也许有一两岁吧!正坐在火车站月台下的地上。他的身上落满了爆炸后掀起的灰尘。小男孩是火车站唯一的幸存者。他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在日本鬼子的轮番轰炸中死去了。他是被爸爸妈妈压在身下才躲过这一劫的。小男孩此时失望极了,害怕极了。他想找到爸爸妈妈,找到自己的亲人,然而,火车站上尸骨累累,血流成河,去哪里找爸爸妈妈呀!无奈的小男孩只好坐在月台下面,望着眼前的情景哭泣。

我想,小男孩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呢?等他长大了,现在的一幕会不会像播放电影一样时不时映现在他的眼前?一个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杀中国人的苦命的孩子,将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呢?这时,我倒想亲自去问问安倍:你们一直不承认侵略中国的历史,一直不承认南京大屠杀,如果将这些证据放在你的面前,你会不会感到震惊和羞愧呢?人心都是肉长的,如果换做你是那个孩子,又会有什么感触呢?你们能推卸掉侵略的战争责任吗?

让我们从现在起乐学善思、刻苦钻研,用真才实学长大报效祖国,洗雪耻辱,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!

精彩点拨

用《不可推卸的责任》作题,直接联系到眼下的日本安倍政府,可谓现实感强,眼光敏锐。习作中既有对日本侵略者轰炸火车站情景的描述,又有对小男孩孤独、失望的描写,不能不令人钦佩。结尾的“乐学善思”“刻苦钻研”、“报效祖国”“洗雪耻辱”有点气魄,属于“未来式”的结尾方法,很好!